編號 : A2 陳俊賢 屯門官立中學

聖誕節和千禧元旦, 不少人會和親友一起歡度。 而我卻甚為幸運, 獲得了參加「香港學生滬寧考察交流團」的機會, 跟三十多位素未謀面卻志趣相投的中六學生, 度過這不平凡的九天。 令我最難忘的是以下二點:-

一. 從南京大屠殺看中華民族的厄運與自強

南京大屠殺, 一組令華夏兒女肝腸寸斷的文字, 一段段揭示中華民族的悲劇,一幅幅教人觸目惊心的片段, 頃刻間正一一呈現眼前……….

十二月廿六日, 我步進了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大門, 眼前每一尊雕塑、一塊塊石碑, 均令整個天空籠罩上哀愁。 300,000, 眼前看到的一組數字, 實在觸目驚心。 我不禁問:「中國地大物博, 文化源遠流長, 為何會被日本所欺凌?」 照片館中, 一段段悲劇便這樣在我眼中、腦海中縈繞不去………六十二年前的今天, 我國無辜同胞被槍殺、被刀戮、被蹂躪、被活活燒死的不計其數;無數房屋、商店遭焚燬、劫掠;霎時間, 「六朝古都」南京頓成頹垣敗瓦, 十室九空, 屍橫遍野………如此的滔天浩劫。 作為炎黃子孫的我, 是永遠不會忘記的!

南京大屠殺的歷史教訓給我兩個啟示:

i) 中國必須自強, 特別是經濟上。 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的博大精深的禮儀文化, 素來有「禮儀之邦」之譽。 可惜自宋代後, 國民大多忽略經濟生產, 尤其是明、清兩代, 中國的科技文明進程更是停滯不前。 管仲曾說:「倉廩實則知禮節, 衣食足則知榮辱。」 在歷史潮流下, 道德文化不可能與經濟發展抗衡。 明治維新正予人一種啟示:縱使文化背景薄弱, 有經濟力支持便足以富國強兵。 另外, 政府的昏庸、國民的愚昧, 知識分子的不切實際, 亦把中國這巨龍絞死了! 近十年來, 中國四化發展有聲有色, 國家逐漸趨向富庶, 未來十年內國民生產總值更可超越美國。 逆境自強, 正是「龍的傳人」的精神。

ii) 世界必須制止戰爭的發生, 南京大屠殺中, 無數中國人民被無辜殺害, 同胞被摧殘欺凌。 殺、燒、淫、掠, 日軍的兇殘野蠻行為實在令人髮指, 如何避免歷史重演? 禁止核戰、反對世界上不人道的戰爭行為, 促進世界人際關係和睦。 遏止戰爭, 讓我們這一代以及子孫們茁壯成長!

.香港青年的新挑戰

中國大陸, 有一種獨特的文化色彩:書店林立於大街、窄巷, 然而都是門庭若市。 再回看香港書店, 每區不過幾所, 反而是報攤較多, 而且賣的是漫畫、娛樂雜誌及報紙。 這意味著甚麼?這意味著香港青年識見淺陋、文化水平低落。 不少人終日埋首於電子遊戲、漫畫以及其它不良嗜好, 這些其實都是沒有「增值」的活動。

反觀中國, 就我參觀交流的南京市第九中學而言, 學習風氣卻十分盛行。 他們往往主動發問求知, 課餘時不是追尋課外知識, 就是幹些有益身心的活動, 不斷自我提升。 學問不用說, 運動素質更是亞洲區數一數二, 交際能力亦強, 對世界又有宏觀的識見, 既能獨處, 亦可群居, 可謂「德、智、體、群、美」五育俱健。 中國的學校更注重德育及紀律訓練, 以便學生養成富責任感的公民意識, 加強在社會上謀職的競爭力。 看來我們一群已是羞以為伍了。 還有, 在雙方交流表演節目中, 他們學生的音樂造詣遠比我們優勝, 相形見拙之下, 我們這一群還可自誇為未來社會的棟樑嗎? 隨著國內近年的改革開放, 資訊科技流入, 大陸青年對世界的見識更進一步, 他們稱得上是「通才」, 而我們一群又怎能不無地自容?

面對內地優生的挑戰, 香港青年又應如何自處? 我想是學習。 縱觀天下之大, 我們只屬渺小的一群, 必須不斷進修, 學習各門知識, 才足以裝備自己。「知識就是力量」, 從書本、報章新聞、生活中的待人接物, 瞭解世界大事, 學習人際相處技巧。 有一點更值得注意:香港獨有的「填鴨式」教育制度並不足以培養學生自我裝備, 過去以記憶力定愚智已不再為世界所認同,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怠」, 也正是這一道理。

或許青年同儕會產生疑慮:香港青年如何跟中國、東南亞以及世界各國的年輕人競爭呢? 我想關鍵就在於我們優厚的經濟及社會條件。 第一, 香港生活水準較高, 三分二的家庭已置有電腦, 而資訊科技以及互聯網正為我們締造了良好的自學環境, 將時間與地域打破, 讓我們跟知識雖「萬里猶比鄰」。 第二, 我們擁有一個健全而自由的政治環境, 要放眼世界, 最好是踏足世界。 香港允許自由進出境, 青年正好把握機會, 以足跡實踐足夠的學習, 補足匱乏的經驗, 務求達至「風聲雨聲讀書聲, 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 事事關心」的完備境界。 最後我以易經的一句話告誡同儕, 亦以自勉: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