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
偉達教育交流中心

主頁
 
交流回顧
網上資源
誠意推薦
聯絡我們
coopedu@netvigator.com

最近更新日期

版權所有,2006 年
偉達教育交流中心

"教師好教就是學生好學嗎?

珠海市二中 陳少康

2003年4月

 

我們面對的教學基本上都是為了教師好教而設計的,而不是為了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師好教就是學生好學嗎?”這是值得人們探討的問題,它關係到教育所面對的學習活動的本體是誰的本質問題,引起了兩種教學理念的碰撞。廣東省教育科研所所長郭思樂教授所著《教育走向生本》,從理論和實踐上闡述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給人以新的深刻的啟迪。

傳統教學總是以教師本身為出發點,把系統知識過度地分拆為條條,再教給學生,以為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是按數量堆積起來的。這樣教學就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師本教育”。與此相對的是,在教學中突出學習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學習為出發點進行教學設計,設法讓學生自己活動起來,去探究知識,去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素質,根據學生的內部自然使學生自主得到發展。這樣教學就是以學生為中心的“生本教育”。

師本教育體系與生本教育體系有本質的差異。初看起來,兩者幾乎沒有什麼區別:為教師的設計不就是為學生的設計嗎?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比如說,學生是教育過程的終端,然而,為教師的設計卻是非終端設計,它只考慮教師好教,而不管學生好學;反之,為學生的設計是終端設計,它考慮到了教育任務的最終完成。比如說,學生是教育過程中的重要資源,然而,為教師的設計卻否認這一因素,是以教師和課本為全部資源面設計的;而為學生的設計強調教育對象的資源性,從而使教育資源總量極大增加。又比如說,學生是一個生命實體,為教師的設計忽視學生的生命實在,因而進行虛體設計,而中是以活生生的學生為物件的實體設計。所有這些問題,其實還聯繫著一些更基本的問題,如教師的意志就是學生的意志嗎?教師的認識規律就是學生的認識規律嗎?等等。

實踐表明,僅僅進行局部的教育教學改革是難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應當進行整體的和體系層次的研究。當前基礎教育中存在一些問題,其深層原因之一,在於對教育物件學生缺乏科學的認識,教育的設計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在這種師本教育模式中,教育工作的重心還未能真正落實在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全面發展上。因此,深化教育改革的關鍵,是正確認識作為教育物件的人——學生,構建生本教育模式。

珠海市二中是生本教育實驗學校,確定了《基於生本理念的學科教學研究》的課題開展科研實驗。課題的目標是以生本教育思想為指導,變師本教育為生本教育,變好教型教學過程為好學型學習過程,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根據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激發學生的潛能,依靠學生的內部自然去發展、去創新。自2001年9月以來,該校就確定了生本教育科研課題,組建了以校長為負責人的課題組,選派骨幹教師到省教育科研所舉辦的學習班參加培訓,課題組開始了生本教育方面的學習與研究,制定了課題計畫,如初中語文教學就做的很有特色,劉君老師等展開了本課題的實驗,已取得可喜的成績。實驗班的學生學語文的熱情很高,很多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生本教育實踐的推動下,“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正成為教師們的新觀念,以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為目的進行教學設計,學生圍繞教材,根據自己的興趣,以個人或小組形式進行研究、探討,得出他們的學習成果。在課堂上,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進行討論和交流,他們時而爭辯,時而表演,踴躍展示各自的成果,盡情地體驗學習的樂趣。基於生本理念開展的學習活動,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依靠學生的內部自然去學習與研究,使學生自主發展,促進了教學改革與創新。

生本教育研究和實驗結果告訴我們,教師的好教與學生的好學兩者並不等價,有時甚至表現為相對立的。師本教育模式已不適應新時代的發展,它對培養現代社會所需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形成了障礙。因此,樹生本理念,促教育創新,構建以學生好學為中心的教育體系,是時代對現代教育的呼喚。毋庸置疑,整個教學的目的和教學過程的終端,是學生的主動發展,而不是教師善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