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我的「新(新)人類」    王德華女士

「新人類」、「新新人類」是現代社會很流行的「新」名詞。據說「新人類」是1965年以後出生,「新新人類」是1980年以後出生,並且在大城市,如紐約、東京、香港、台灣等地成長的年輕人。這些人被形容為:快速、變化、功利、計較、感情淡薄……。

對於這麼一個從來不參加團體旅行的我來說,這次的上海之旅實在是一個難忘及出乎意料的旅程。

向來討厭匆匆忙忙地趕路、走馬看花似的看景點,我喜歡在觀賞動人風景時,能與共遊同伴深度互動,心靈也能同時得到豐收,這些期望在現今的集體活動裹,都是極高的奢望。規劃用心,熱情而又專業,鉅細靡遺的過程安排,相信是這次旅程成功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針對一群年輕的學生,如何在旅遊交流中,讓他們領會香港與大陸除了地方特色,在文化思想上也有值得切磋之處,使這次行程兼具遊學與教育的深刻功能;在上海秦永賡先生語重心長精彩的演講,也精確地給了有心向學的年輕朋友絕佳的指引。但最令我懷念的除了精緻的風景、良好的安排、秦先生的演講外,居然是那群一路上像麻雀一般嘰嘰喳喳、精力充沛的年輕朋友……。

一般而言,由於轉型社會的快速變遷,舊的系統失卻原有的功能,新規範又未建立,感官上的滿足與性靈上的享受,成了新一代追求的主要目標,社會益形紛亂,心裡的調適更加困難。台灣前教育部長郭為藩,對轉型社會的變遷有十分深刻的描述。他曾經提出「新(新)人類」五點轉型期心態調適的問題︰

一、由內在規範到市場導向

所謂內在規範,係指個體自幼在父母師長影響下所形成一套相當固定的價值判斷標準,不僅據以規範個人的行為,且能相當程度地影響世風時俗,但因為大多成人都無法擁有正確的價值觀,甚至愈來愈走向市場導向的狀態,青少年更難以建立正確的人生態度與價值判斷。

二、由生產導向到消費導向

在安適不虞匱乏中成長的「新人類」與「新新人類」,不知生產資源來之不易,因而重視生活享受而非勤勞生產。

三、立即效應的壓力

由於大眾傳播總是誇張描述成功的一面,忽略辛勤奮鬥的過程,給了「新(新)人類」一種不健康的示範,以為只要時來運轉,財富權力垂手可得,而不知「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可貴價值。

四、一用即棄的文明

由於社會趨向功利,現實與實用主義抬頭,身外之物的存在價值似乎只是為了能供自己使用,追求流行,喜新厭舊,每天認識很多新的朋友,卻也失掉很多舊的朋友。現代人變成新的遊牧民族,對外界環境沒有固定深刻關係,心靈的空虛與孤獨豈是偶然?

五、在忙碌中迷失自我

在忙與盲的生活中,大家都汲汲追求自以為是的生活目標,但常「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一切都像是為應付而應付的例行公事。美味佳肴當前,常食而不知其味,至於對他人的感情,也常缺乏感受力,當然心靈也變得麻木不仁;如此一來,人與機器又有何異?

這些都是對「新人類」、「新新人類」的批評與憂慮。但我也在這次同行的年輕朋友中看到了一些令人驚喜的亮光。我感受到一些年輕朋友對於知識與成功經驗的熱烈追求,我看到了真誠友情的互動,我也接觸到天真、善良、樂於助人的年青靈魂,他們對人生有那麼多的疑問、困惑與夢想,在整個旅程中,無時無刻我都會有機會與一些令人喜愛的年輕朋友互動,他們問我生命的意義?在我來說是「推廣國際最優秀的設計到中國人的世界,並將中國傑出企業及人士推廣到國際舞臺上。」我告訴他們要投入創造一些讓自己活得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我亦曾在秦先生的演講中,提出「每一個人的一生中,總會有幾個很好的機會來臨,但機會是只給已經準備好,且懂得好好掌握的人。」

我也渴望的告訴這些年輕的朋友,一些我個人所深信的價值觀:注重承諾與堅持到底。我希望他們找到心靈的出路,創造自己的文化。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旅程裹,已經有很多人意外地認識了一些深刻、真心的朋友,千萬不要在未來進入現實社會中,漸漸變得老氣世故,而淡化了這些珍貴的友誼。我擔心走出了新建的機場,身處在瘋狂的廣告、電子遊戲機及流行商業中,這些年輕熱情的朋友,是否還保有一顆單純的心?讓我還能夢想在20年後得到意外的驚喜﹗

現在的年輕人,功利?喜新厭舊?自我?做事不按常理?缺乏人生目標?也許吧!但我總是看到無盡的希望。我與我的「新(新)人類」不在朝夕相處,也無分天涯海角,我知道是他們讓我這次的旅程永難忘懷。